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9|回复: 8

经忏佛事源起是什么 经忏佛事的本质是什么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3-7-27 20: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忏佛事源起是什么 经忏佛事的本质是什么
在大乘佛教传播的地区,如中国的汉传和藏传佛教地区,以及东亚的日本等国,都将经忏做为重要的佛事活动。而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等上座部佛教国家和我国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却没有经忏这种形式。
“经忏”一词是在中国形成的,源于印度佛教中的“忏摩”。忏摩,即悔除罪过的意思。佛教传入中国后,将其音义并称,叫做“忏悔”,是佛教修心进德的一种具体形式。
忏悔之事,在原始佛教中就有了,如比丘戒律中就有专门用于忏除罪过的仪式和言句。但这里的忏悔是狭义的,其范围只限于自己。在大乘佛教中,忏悔的意义扩大了,不但能够忏悔自己过去、现在所造的罪业,应该为十方众生忏悔罪业。
于是大乘佛教的修学者也就有了能够替生者祈福、为亡人超度的依据。在佛经中,有很多经典提到诵经、念佛可以为生者增福延寿、消灾免难,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也可以为亡者超度,使免地狱之苦,上生天界乃至它方清净安乐的佛土,如《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观无量寿佛经》等。
举行经忏佛事进行超度有许多功德和感应,这在许多经典中都有记载,根据《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目犍连为救度堕于饿鬼道的母亲求助于佛陀,佛陀开示他要在七月十五日僧众结夏安居“佛欢喜日”当天,布施、供养僧众。而此功德可以使得在地狱道的母亲得以度脱恶道,更可救济其它地狱道众生。
根据《地藏经》的记载,若要超度先亡眷属,应该恭敬、供养诸佛菩萨,读诵、受持诸种佛经。如果依照《盂兰盆经》的记载,应该布施、供养出家僧众。综合而言,以亡者亲属的立场,用亡者遗留的财物,尽力布施,供养三宝,救济贫穷,利益社会,乃至等施一切众生,使之离苦得乐,都是促成亡者超生离苦,往生佛国的助缘。
超度的期限,最好是在死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内;因为佛教相信,就凡夫而言,除了福业特别大的人,死后立即上生六欲天;定业深的人,死后立即上生禅定天;罪业特别重的人,死后立即堕地狱;至于一般的人,死了之后尚有四十九日的缓冲期间,等待业缘的成熟,再决定轮回的去向。
在这期间,如有男女家属以供养三宝及斋僧布施的功德为之回向超度,亡者便会由于善业功德的感应而得到超生的帮助,促成生于善道如人间天上之因缘的成熟。过了四十九日之后,已经随着亡者自己的业力而去投生,那时再作超度的功德,只能增加他的福力,或减少他的苦难,但已不能改变他已经投生的处所了。
《地藏经》记载,光目女的修行功夫,没有婆罗门女殊胜,她只达到功夫成片,因为婆罗门女是定中见境界,光目女是梦中见境界,定中境界比梦中境界殊胜,但也算是有成就。
在定中地狱境界现前,看到鬼王,鬼王问她:“你到这儿来有什么事?”她说:“我的母亲在世时,造作种种罪业,现在堕落地狱,请问她现在在什么地方?鬼王合掌说:“确实你的母亲在地狱,但是因为你发愿超度她,她在三天前,就升到天上去了。”她并没有请法师诵经,拜忏,而是自己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以此功德回向,母亲就离开地狱,生忉利天。
因此,真有心超度家亲眷属,自己一定要认真修行,积功累德,你修行有成就,他才能得超度。经忏佛事原本是超度亡魂,度化众生的一种方式。各种忏法、水陆法会、玉兰盆会等经忏佛事,既要诵经,还要持咒,更要有庄严如法的仪式,所谓严道场、净三界、赞叹申诚、忏悔观行种种,本来是为了履行大乘佛教慈悲精神而产生的,本是一件好事,但自明清以来,经忏佛事逐渐具有了商业化的倾向,以至于许多出家人为了利益驱使,每天忙于应酬经忏佛事,忽略了自身的修学。
诵经拜忏之人,仅凭功利心来举行经忏佛事,在做佛事过程中他们妄念纷飞,这样就达不到超度和祈福的效果,不仅亡者得不到超度的利益,反而还会给做经忏者本人们造下恶业。
随着这些教法和仪轨的东来,于是就有人拿着丰厚的供品来寺院,请求出家人给他们念经拜忏、消灾祈福,超度亡故的亲友。久而久之,“经忏”就流行开来了。
以经忏佛事来作为超度亡者或祈福延寿的方式,在佛陀时代并没有形成。佛法传入中国以后,至梁武帝时代,经忏便逐渐产生并流行开来。相传武帝皇后郗氏因生前生性好忌,死后堕为蟒蛇身,一日在宫中出现请求武帝为其超度。武帝即向宝志禅师寻求解救办法,宝志禅师因而制定《梁皇宝忏》,并举办法会,最后救度郗氏脱离畜生道而转为天人。
这是很明显的经忏起源的标志,后来逐渐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唱念仪式,并且皆是十分细致和隆重的,忏仪也愈来愈多,如《梁皇宝忏》《慈悲三昧水忏》、《华严忏》《大悲忏》《净土忏》等。可谓百花齐放,热闹非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7 20: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忏是由历代高僧大德所编集而成,以圣典为依据,经忏佛事的目的是为了超度亡灵,令亡者离苦得乐、在世者消灾免难。
经忏佛事形成初期,从事经忏佛事的出家人,都是有所修证,做经忏佛事时心无杂念,从而能够达到超度祈福的效果,因而那时的经忏佛事受到施主的普遍欢迎。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忏佛事从最初的以超度为目的,逐渐演变成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化活动,引起了广大信徒的不满。
经忏本来是为了履行大乘佛教慈悲精神而产生的,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相沿至今,积弊丛生,却给现在的佛教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自从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以来,汉传佛教又一次遇到了绝佳的历史发展机遇。事实证明在过去四十年,佛教也确实得到了长足发展。表面上看,今日之佛教一派繁荣气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寺院,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佛学院、居士林以及林林总总的念佛堂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看似繁花似锦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为了汉传佛教能够健康长远的延续下去,有些问题亟待得到教界纠正和改善。大致来说,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佛教世俗化、寺院宗族化、商业化现象严重,二是各类宗教管理人才和弘法人才短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佛教界自身原因。
总的来讲,现阶段我国汉传佛教的主要矛盾,是信众日益增长的宗教信仰需求与弘法资源配置短缺之间的矛盾。《不弘法,却大搞经忏超度等佛事,大小寺院都难以长久生存》
寺院是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出家法师在寺院大殿里给信众们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把佛法传承下去,这是出家人的责任。
但我们走访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寺院,却发现一个共同现象,极少有寺院面向公众定期举办讲经说法,小寺院是这样,大寺院也不例外。但是寺院在经忏超度方面却是一片繁荣景象。
汉传佛教经忏的历史表明,由祖师大德们制定经忏的目的是供人们修行忏悔的法门。经忏佛事本身就是汉传佛教的根本特质之一,他同样也是汉传佛教的修行内容。
可以说没有忏悔就没有汉传佛教,这都表明了经忏存在的合理性论证。不可否认,经忏超度等佛事明码标价也并非今天才形成的一个问题。
但这并不能说明当今经忏超度等佛事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还更加严重。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佛教尤为盛兴,大小寺院随处可见。曾几何时,在这些地区经忏佛事逐渐具有了商业化的倾向,以至于许多出家人为了利益驱使,整天忙于应酬经忏佛事,忽略了自身修学和出家旳责任。更有甚者,当地许多村民农闲时节一个电话,走进寺院,披上袈裟,吹拉弹唱大搞经忏,完事拿到报酬,袈裟一脱,继续回家干活。
因为做经忏超度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信众或为过世亲人超度,或为在世亲人祈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这种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也就有了浩浩荡荡的经忏队伍,走南闯北,用悦耳的嗓音和庄严的打扮,赚取信徒供养。
正因为这样,也给了一些好吃懒做之人和骗子可乘之机。这种不良现象败坏了汉传佛教的声誉,侵蚀着汉传佛教的肌体。
所以应在每一场的经忏佛事法会之后或者之前,增加一场讲经内容,告诉大家这个经忏的本意是什么?大家做完这场法会,我们从中要学到哪些,提醒学到哪些佛法思想,以及经忏佛事法会和我们的生活有何联系等。
再者经忏佛事应该是无偿的、免费的、自愿的原则,明码标价甚至是不断的变着花样的涨价,有违于佛教修行宗旨,更有违于汉传大乘佛教慈悲理念。
寺院如果没有信众的供养,就基本失去了收入来源,于是很多寺院都把这些经忏超度佛事等作为寺院主要经济来源。
如果经忏超度佛事是以和众生结缘为目的,这也本无可厚非,但是更多时候我们看到却是不如法的一面,许多寺院只是把这些经忏超度佛事纯粹当作一种增加收入的“工具,而基本忽略了汉传佛教经忏背后所隐含的实质性修行内容。
如果这些经忏超度佛事仅仅是为了迎合部分信众所谓的“怨亲债主”、“升官发财健康长寿等等有关“福禄寿禧”世间法方面的诉求,并借此来谋取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显然违背了祖师制定经忏超度的初衷。
殊不知,这些不如法的经忏超度佛事,虽然增加了寺院收入,但同样也在直接破坏着佛教声誉,透支着佛教在世人心目的形象和信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7 20: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不排除与六道中的鬼神等众生打交道,但这仅仅只是佛教极少一部分内容;佛教出现于世的主要目的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大寺院的景象是每逢初一、十五等佛教特定节日,寺院附近善男信女会去寺院烧香拜佛,烟雾缭绕中,虔诚的信众们各个怀揣着不同心愿,在佛菩萨面前轮番磕头作揖广种福田,从进山门开始到最后的大雄宝殿这一路拜下来,却几乎见不到一个出家师父。
这种情况下善男信女每次去寺院对佛法的认知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但如果他们来寺院能遇到法师答疑解惑,或者听一次讲经说法讲座,那么他们对佛法认知会更进一步。
一个寺院弘法与否,会从根本上改变百姓对佛教、对寺院的看法和态度。寺院要充分发挥其信众多的优势,多开办讲经说法活动,改变广大民众的佛教无非就是祈福消灾低层次信仰、认为学佛无非就是求福、求财、消灾免难、超度亡灵,寺庙无非就是神祠的错误认知。
因此寺院大力加强对弘法人才的培养,二是寺院要千方百计为弘法创造一切必要条件。
寺院首要目标是教育人、培养弘法人才,没有讲经说法,哪来的坚定宗教信仰呢?所以弘法利生是寺院和出家人应尽的责任。作为佛教徒,我们就应该承担如来家业,弘法利生。
佛教是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陀的教育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佛教寺院应该弘法利生的场所,是四众修学的学校。
方丈、住持是校长,僧人是教师。所以经忏佛事不应该是佛教的主体。佛教寺院只重视经忏佛事,为信众消灾免难、超度亡灵,或者只重视集资建寺庙,这样赚钱的作法都不是诸佛教,对佛教事业的发展极其危害。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断烦恼、了生死、出轮回,究竟成佛,再回娑婆,普度众生。我们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佛陀主要教育的对象是活人。
寺庙搞“经忏”,也是末法的主要标志。有些若为魔子所占,就会主动招揽、明码标价,以此为业,非佛子行;正如对联所写“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贪官!
当然,随着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寺院变成了旅游、经忏佛事祈福、超度的场所,但这并不是寺院的原有功能。
现在有的佛教徒一入佛门,就热衷于经忏佛事。不少寺院也天天为人作经忏佛事,劝人作经忏佛事,每天都在放焰口、打阳普佛、打阴普佛、拜大悲忏、拜水忏、拜梁皇仟……有作不完的经忏佛事,赶不完的经忏佛事。
一堂经忏佛事,明码标价,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几千元。经忏佛事成了某些寺院盈利的生意。
有人生病,事业不顺,有人遭祸甚至有人死亡,都要求作一堂经忏法事。有的僧人还到居士家中去赶经忏佛事。这根本不合诸佛教,如《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现在不少寺院也天天为人作经忏佛事它极其严重的损害了佛教的光辉形象。
佛法乃心法,非世间一切法所能喻。佛法中的助行,就如同眼睛鼻子一样庄严佛法,方便接引众生入佛门。是不得已而开方便来接引众生的,但不能把助行当作正行。
不仅做经忏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也有一些寺院正变成经忏道场。隆盈法师在《略谈经》()一文中指出,时至今日,许多曾经久享盛欲的名山古刹,已不再是修行办道的场所,而是经忏佛事的重镇,而这股经忏风仍在不停地由南向北侵袭。言语之中,流露出对佛教前途的担忧。
实在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伟大的佛教将不再以修心进德和利益众生为主,而是以经忏应世、金钱交易为主了。恐怕那时候,佛教将不再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而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渣滓,要被人们所遗弃了!
因此,有志于振兴佛教者,应该力抵这股经忏佛事歪风,让佛教走上正轨,以淡泊寡欲为本色,以修心进德为宗旨,以弘法利生为重任,竭力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方能真正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7 20: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这也是大乘教法的一部分,何况满众生愿、为生者消灾祈福、为亡人修福超度,也是如来弟子应尽的义务。而信士们为表诚心少少供养一些也算不了什么,但是我们不要把这当作学佛的主题,也不要把经忏佛事当成僧的专项事务。
僧人应该以精研经教、严持戒律、勤修禅定、劝化人心为主要任务,做经忏应该是附带的,更不要为了金钱而全力扑在经忏上,这岂不要为如来所呵责、为贤圣所喝斥,唐丧了自己宝贵的慧命,无常时至,后悔可就晚了。
再者,我也劝那些僧人们给你们祈福和超度的信士们,不要只希望别人给你消灾和祈福,一切祸福皆由自己身口意三业造作所感招,只要自己诸恶莫作,何愁有灾不消!只要自己众善奉行,何愁有福不临!
若是自己不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不注意自己平时言谈举止,而只是拿点钱出来,希望出家人能给你消灾祈福,恐怕也难。
若真相信六道轮回之事和死后眷属为其修福超度的利益,那你自己也可以给你已亡故的亲友念佛、念经超度,何必定要找出家人呢?若能在你亲友活的时候就劝其自己念佛修善、求生极乐世界,岂不更好吗?何必定要等到死后才找僧人超度呢?活人不度度死人,是智慧还是方便,这就难得说了。
我偶尔一个机会,在终南山一个小观音殿前看到一幅对联,寓意深远,就贡献给信士们,希望能有所启发。
对联曰:
若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如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横批是:有求必应。
「经」是指大乘经典,「忏」是指忏悔法门,经忏即念经拜忏以消灾祈福。“经忏”的思想来源于大乘经纶,当然在小乘经论里面也讲忏悔,也讲诵读经典,但因为我们中国流行的是大乘佛教,特别重视读诵大乘经典。
大乘经典中有“十法行”,其中非常提倡读诵,我们现在早晚功课都是读诵大乘经典。另外一种修行方法就是忏悔,像普贤十大愿王,其中第四愿就是忏悔业障。读诵大乘经典和忏悔是修行大乘佛法的重要内容。
所以修行任何一种法门之前,我们都要忏悔业障,因为我们众生无始以来造了很多罪业,如《地藏经》里就说我们阎浮提的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
一个人说我做好人就行,也没有干什么坏事,应该没有造下什么罪业,其实不然,我们在有意无意间造了很多罪业,《普贤菩萨行愿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惊人的数字,说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如果有形象,那么尽虚空不能容纳,我们的罪业整个宇宙都容纳不了。所以我们在修行之前首先要忏除我们的罪业,因而忏悔法门的修行是佛法中最基本的修行。
当时隋唐的大德们为了适应修行的需要编写了许多忏法,如金光明忏、大明忏等,所有的忏法都是以一种特定的仪式为忏悔服务的。忏悔主要是为自己忏悔,为自己的修行忏悔。不幸的是,到了元朝之后,佛教的这些忏悔法门渐渐转变成为别人忏悔,转为一种经忏佛事、超度鬼魂,成为一种赚钱的手段。
佛经学了懂了明白了,才会忏悔,才会去做佛事。佛经能帮助我们得到什么?要知道佛经是什么,能帮助我们得到什么?用四个字表达,就是“经忏佛事”。
“经”就是指佛经,你学了,你听了懂了,你能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你觉悟了,“经忏”,然后能帮助你把业障去掉,真正做到悔过,你才能得生净土,真正的悔过,真正的忏悔是什么?佛经里面的真实利益,怎么才能真正得到?佛事,做与佛一样相同利益众生这最善的事,经忏佛事。
可是现在很多人他不会做佛事,为什么?有口无心,嘴巴念的是佛经,说的是佛教里面的名词术语,再加上很多仪规,这就做佛事了?干什么?——超度,这后来有一个名称,这叫什么?这叫经忏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7 20: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有没有佛经?有,是你没学,你没在经教上下功夫,你没听,你不懂,佛经对你来讲不起作用,你没忏悔,你都没认识自己错到哪,你会做和佛一样相同,利益众生最善的事吗?佛经你都不懂,你能帮助别人懂吗?我不懂我会唱。那我也会唱。
佛经是什么?药方子,药方,法药,救度众生治疗众生毛病的药,众生什么毛病啊?迷惑颠倒。打个比方说,你有病了到医院里面,医生给你开了药方子,药方子你想想就是佛经啊,佛经治心病,那个心迷惑颠倒嘛,不明白自性是什么,不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治这个毛病。
可是众生呢,拿着佛经,拿着药方子,医生给你开的药方子,你说我会唱,那药方子你唱得可好听了,还打着法器。去抓药啊,吃药啊,不抓不吃药,你病能好吗?就是佛经,你唱得挺好听,不懂你用不上,你能化解灾难吗?你能修到功德吗?你能得到那部经中,佛说的真实利益吗?佛经是什么?自性。你不明白你用不上,光成形式了,你说没有佛法吧,他有佛经,你有佛经吧,你不会用上,不会用上你拿着佛经,还说那样度众生了,还能超度。
能超度吗?“超”要明白超越什么?超越时间和空间,“度”是帮助。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去帮助你要帮助的那些众生,在哪啊?他们名字都写上了,要求超度的写牌位,参加超度法会,你就用那种方法,没功德不行。
你看释迦牟尼佛搞过这事没有啊?我们超度,来吧,大家一起唱,有没有?没有,这都是来到中国之后的事。实际上这超度的法会能不能超度?你用的方法只要得当。
大家聚在一起你想超度谁,你要修功德,敲打唱念它是一种形式,广告的形式,吸引别人来,广而告之,让你听着好听,把你吸引过来了,你看着整齐,把你吸引过来了,关键里面的内容你要学要懂。你懂了,你那个心就会念了,念得就正确了,念什么最正确呢?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法僧。
实际上念佛法僧,就是皈依自性三宝,皈依佛法僧三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依靠佛,依靠佛的什么?依靠佛的真身法身。佛的真身法身里面有什么?有佛的智慧慈悲德能,有化解灾难,修无量功德,正确的方法和办法,就是佛经,你要依靠佛经,也就是你要念经。
用嘴皮子读读那叫念了吗?那叫读经,诵经。你要懂要明白,懂了明白了,你想的跟佛一样了,学懂了听明白了,觉而不迷,这是念佛了,这是念经了。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如果不从自己的心地上断恶向善,就是天天念佛、拜佛、念经、烧香、磕头,也改变不了命运,也成不了佛。
是不得已而开方便来接引众生的,但不能把助行当作正行。
现在寺院变质,不是教学,以前寺院就是学校,是教学的设施。现在变质,变成超度亡人的场所,这是完全变质,变得太大了。超度这个事情在佛教里头本来没有,怎么会演变成这种现象?我在初学佛法的时候亲近道安法师,那个时候我们在一起办大专佛学讲座,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佛事什么原因起来的?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给我说了一段话,我想想也有道理。
他说这个起源可能在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那个时代,唐明皇的晚年因为宠爱杨贵妃,遭受朝野的议论引起安禄山造反,几几乎亡国。幸亏得力于郭子仪,把这一个动乱平息,伤亡军民很多。
所以这个动乱平定之后,朝廷就在每一个战场建一个寺庙,都叫“开元寺”,开元寺是这么建立的。
建立这个道场追悼死难的军民,请法师诵经做超度,那是叫追悼的法会,是这么一个开端。朝廷国家提倡追悼死难亡魂,民间就上行下效,所以民间老人过世之后,也请法师来做超度佛事,在当时是附带的。
道场里还是讲经说法,领导大众修行,这附带的事情。现在变成正规正经的事情,正经事情见不到,没有了,把副业变成正业,这颠倒,这样就趋向于迷信了。这些事实怎么样演变形成的,我们要懂得。出自《地藏经》(讲义)
殊不知,庄严的仪式,只是求解脱悟道的增上缘,祖师慈悲藉此因缘而作接引。其实,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的法会、佛七……等活动。
如果把助行当作正行,那我们还这么辛苦干嘛?等死了直接给我们打打普佛,作场佛事超度到极乐世界去不就完了吗?诵几部经回向我们不就好了吗?
所以,不要想着活着的时候不修行,等着死后被人超度,须知,你死后未必有人超度,即便是超度了也仅仅是天、人之间,去不了极乐世界,福报享尽,终归堕落!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应该利用暇满的人身精进努力的修道,这样才可以不辜负佛陀的教法,这样才不让自己做人的一世空过!
释迦佛当年在世没有举办一场经忏佛事,每日就是讲经说法,这就是佛陀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7 20: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佛这么大的功德,一切行持圆满,福慧两足尊。他老人家直接把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都升天和往生极乐世界去不就完了吗?为何他老人家还要四十九年说法度众呢?所以代人回向,普佛,作功德,是辅助作用,方便引导众生。
能入佛门就是有缘,借助这个音声启发唤醒众生宿世的善根种子,没善根的人也可以种下解脱的善根种子。这也就是以音声作佛事,它与正行是相辅相成的,能庄严佛法,庄严道场。没有它不能广接引众生。
但又不能只偏向于这方面,如果只做做普佛,诵诵经回向一下就觉得万事告成了,那修道的正行只会变成一句空话。
无论是吉祥普佛,还是超荐普佛,其核心内涵是一个:就是通过发心、发愿、皈依、祈求、忏悔,凭借佛菩萨的本愿力,达到冥阳两利。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人超度鬼神,在《地藏经》上说得好,鬼神得多少利益?七分之一,附带的!七分之六是自己得利益。如果自己七分之六的利益没有得到,你就能想象得到鬼神也得不到,这道理不难懂。而靠别人帮自己回向这点功德,那只能说是一点微薄善根吧!要抱着一分的功德,为何不去要七分,十分,百分,千分,万分的功德呢!
我们念一部经,唱几首赞,念几声佛号,我们自己有没有得到利益?自己得利益了,鬼神得利益;自己不得利益,鬼神也不得利益,诸位想想你就明白了。自己得的利益是什么?经本展开随文入观,随着经文我入境界,心思转变了。
经文是佛菩萨的能量,是佛菩萨的讯息,展开经文我们接受佛菩萨的能量,接受佛菩萨讯息的熏习,这是我们自己得好处。自己要不得这利益,我们念给鬼神听,鬼神怎么会有感受?鬼神之感受是我们自己感受跟他起共鸣的作用。
如果我自己感受的深,他得的利益大;我自己感受的浅,他得的利益小。如果我只是有口无心念念而已,我没有得感受,他也不得感受。
凡事它有个理,理要不能会通,哪有这种事?难怪世间人说超度佛事是迷信的,这说法我们不能怪他。确实有一些做超度佛事心不在焉,只是做形式的仪式,没有实质的利益,难怪别人批评。经文中要提点的是:大众应该要在临终之前就努力修行!
从中国的佛教寺院来看,寺院其实是佛教教学和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场所,就像现在学校和图书馆、博物馆等等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形式,用现在的话说,这是艺术教学。
我们在电视剧可以看到一个寺庙,有和尚、首座、维那、监院,其实他们可以对应现在学校的模式,由校长,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这些机构组成一个学校,可见寺院机构其实是一所完整的学校教育机构。
中科院院士、著名的化学家朱清时先生也明确讲到,“佛教不是迷信,是智慧教育。”包括中央电视台也专门邀请香港理工大学的校长潘宗光教授和北大的楼宇烈教授做过一期节目,叫《佛教与科学》,探讨佛学智慧,告诉我们佛教对于因果关系的探求恰恰是科学的方向。
学佛最重要的是学智慧,你看最近我们《华严经》讲到这一段,“正行甚深”,完全是智慧。接着讲“助道甚深”,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助道,帮助我们成就真实的智慧。
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
凡夫为什么称凡夫?把自己自性迷失了。怎么迷的?佛讲得很清楚,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真的舍掉,我们的智慧就现前,这个智慧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
既然学佛是学智慧,智慧就不能够听信谣言,谣言往往是以讹传讹,这就造成严重的误会。
佛法之度人,契理的同时,必强调“契机”。现今多数人学佛,好乐恢宏的场面、悠扬的梵唱、庄严的场面,场面越大,越容易生起好感;对佛法的认知,并非从学经、学戒而来。
世人多觉:学戒受约束,学经教太深奥,但若参加“佛事”“法会”,则兴趣盎然。
佛事不失为度众的一种方便手段。如《法华文句》说:“若应机设教,教有权实浅深不同。”权,指权巧方便;实,指究竟了义。为引人至究竟法门,先以方便法门引导,不失为一种慈悲。
但若进了佛门,明白了当初这些是接引初机的方便法门,还要以其为究竟,就失缺“方便接引”的本意了。如同渡人之舟楫,既已到达彼岸,还要背负木舟前行,岂不愚哉?甚至,某一些方便的法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正确的规约了。比如,佛世时,僧人是不允许固定在某一处长住的,因为世尊怕弟子们长期住在某一处,会对住处形成依赖和贪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7 20: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非听经闻法,也不大赞成群居,因为群居必有诸多不便,相互影响精进、办道。
因此,原本戒律中制订的“树下一宿”及“独住”的原则,除非因病或因法事可延至三宿,第二天必要离开原住处。不可在一处居住超过三日,何况长期居住。
经典中也多处赞叹独处的益处。但佛法传至中国后,由于我国的民风不喜出家人四处云游,中国人“家”的观念及“固定群居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到了唐代,马祖道一禅师创建丛林,以安众僧。从此以后,寺院才成为僧人固定的居所。
由此,由“树下一宿”转为寺院定居;由独处宴坐变为群体薰修。到今日,如果僧人不住寺院,反被他人讥讽和诟病了。所以,既要肯定佛法(佛制)的原意,也应知道方便法门于此时此地的益处。
现在佛教的环境,寺庙现在很多,没有教学,都是法会、经忏佛事,这个不行,这个没有用处。
法会是像学校里面举行一个活动,活动的根还是教学。譬如一个学期举行一、两次学生成绩展览,这就像法会一样,你平常没有真正修功,那个展览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起作用。这个一定要知道!
至于说到以“经忏佛事”谋利,此事当应一分为二。其一,若有道场或僧人专以“经忏佛事寺院”“经忏佛事僧”为职业,罔顾修行,纯以谋利,这不仅与佛法相违,也与世俗观念相悖。
其二,中国受儒家文化的薰陶,认为僧人不事生产,若托钵乞食,广为世人讥笑。因此,僧人开始接受信众至寺院供养,这是中国佛教与原始佛教最大的区别。
而僧人接受供养后,心怀惭愧,把原本用于自我忏悔的仪轨,为施主咒愿,亦是常情。佛世时,佛及弟子们往施主家应供,常在饭后为施主说法或咒愿——这可看作是“受人钱财,替人荐福”的原始的、朴素的形态。
佛陀时代,寺院或精舍是由居士出资,并且由居士亲力亲为来搞建设的,僧人完全杜绝参与建寺或建精舍的事。待寺院或精舍建好了,僧人只须住进去就行了。也即:僧人的一切时间都用来自修和弘法,一切杂务均不涉及。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国情是:僧人自己建寺,而建寺的资金也须自己四处化缘。所以,僧人之化缘,就有此时此地的特别的需要了。又比如当今的泰国,僧人如有生活所需,只需到任何一家超市,随自己所需,向店主化缘,店主无不欢喜雀跃,以为自己供养僧人是有福德的。
但是,在我国如果现在有僧人到超市去化缘,是要遭人白眼、驱赶甚至是报警的,也会让国人觉得影响了他的生意。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氛围下,多有不便,只能在极小的范围或特定时段方可实行(如托钵乞食)。所以,僧人偶以佛事方便化缘,在我国现时而言,并无不当。
但是,我们还应知:寺院的主体功能不可忘失,那就是内修和外弘。古德云:经窗冷浸三更月,禅室虚明半夜灯。僧人应抓紧一切时间用功办道。若失去这个主体方向,则寺非寺,僧非僧。
所以,道场应禀持修行、弘法的本意,不可借慈悲、方便之口,而广行祸害、下流之实。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僧人亦应牢记自己当年出家时的初心。初心不废,方得始终!
对于经忏佛事,近代以来,许多高僧大德都是持反对态度的。明代著名高僧憨山大师,年轻时曾经有一段时间专门从事经忏佛事活动。
有一天,憨山大师在放焰口回寺途中,惊醒路边一户睡梦中的老人,这时憨山大师听到从室中传出夫妻的对话,说:“半夜三更走路的,不是贼骨头,就是经忏鬼!”憨山大师听到他们的谈话,深感惭愧,他从此发愿“宁在蒲团静坐死,不做人间应赴僧。”
圣严法师出家之后,曾在上海等地寺院赶经忏佛事多年,他对经忏佛事的弊端深有体会,他曾向信徒谈起当年自己赶经忏佛事的情况。他说,他们每天都忙于赶场子,圣严法师由于年纪小,只是跟随他们一起帮忙收拾一些法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7 20: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晚上做佛事常常要到深夜,曾经几次,圣严法师在做佛事时因打盹竟从座位上栽了下来,斋主看到后深表同情和爱怜,劝那些做佛事的人让圣严法师早点休息。那些做佛事的人只是随意应酬佛事,并不是严格按照经忏佛事的规程来操作。
圣严法师对那一段赶经忏佛事的日子深恶痛绝。他认为,经忏佛事本身并无不好,如果以赚钱为目的赶经忏佛事,对人的毒害实在太大了。
本来出家人的职责,并非专为经忏佛事超度亡灵,甚至可说,出家人要超度的主要对象,是活人而非死人。
出家人如果不把经忏佛事作为超拔众苦、弘法度众的方式,而是作为谋取资财的行为方式,经忏佛事的荐亡作用就不复存在,反而增加了僧人造作恶业。
在正信的佛教,死人的家属若要荐拔亡者,乃是供养三宝及布施贫穷,并不一定要求僧尼诵经。僧尼接受布施供养,仅为斋供者祝愿而已;因僧尼诵经是日常的恒课,诵经是一种修持,也是为求明白修持的方法,目的不是超度亡者。施主供僧的功德,是由于成就了僧尼的修持生活而来,不是由于计工折价的诵经而来。
佛教中虽有指示以诵经来超度亡者,那是希望各人亲自诵经,万一自己不会诵经或以为自己诵得太少,才请出家人代诵。其实僧尼是为佛法的住世及化世而设,不是专为超度亡灵而设。
诵经的功德是由于信仰佛法并修持佛法而来,所以并不限于僧尼才可诵经,更不是一定要在人死之后才来诵经。
印光法师认为经忏佛事只是虚张声势,并没有实际效果。
他在温光熹居士信中说:“父母恩深,宜认真请有道心之僧念佛,不宜请赶经忏之僧诵经、拜忏、做水陆,以徒张虚文也。”他不但对赶经忏的出家人加以否定,而且指出经忏佛事本身含有许多非佛教的因素,他在《复郭介梅居士书一》中说:当以至诚恭敬念佛,以期消灭往业,洗心涤虑,不作后愆。以娑婆重多罪愆,决志往生西方,方为正理。何可不在自心忏罪过,专靠伪经忏灭罪过乎!既信佛能度苦,何不念佛所说之大乘经,如《金刚经》《弥陀经》《心经》《大悲咒》《往生咒》,及《法华经》《楞严经》等等,以期灭罪增福乎!《焰口》,乃济孤要法,反不相信,而群以破血湖、破地狱,为必不可不作之佛事。
自己不得真利益,反令知世理而不知佛法之人,谓此即是佛法,因兹生出种种谤法之胡说巴道,尚自以为是,一班瞎子,反奉为圭臬。
印光法师主张依念佛法门来忏悔,念佛能够灭罪,这是依《观无量寿经》而说的。唐代的善导、宋代的慈云,都将念佛法门与忏悔相结合,制作种种忏仪,如《净土法事赞》《往生净土忏愿仪》等。同时,印光法师强调诵大乘经典也能灭罪,因为破血湖、破地狱等经忏佛事是依伪经而制作,并且给佛教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同时,随着近现代佛教的复兴,禅宗也得到了一定的振作,出现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禅宗高僧,如虚云和尚、来果和尚、圆瑛法师等。
他们努力恢复禅宗道场,重振禅林清规,提倡坐禅、打禅七等。因此,将经忏佛事拒之在禅宗寺院之外,来果和尚在整顿和重振扬州高曼寺家风时,明确提出凡参禅之外的一切佛事活动,如开学堂、立莲社、学密宗、念佛、礼忏、传戒、研教阅经、经忏焰口等,一律不许。
憨山大师和圣严法师的例证都是在提醒修行者,出家和在家居士修行是为了生脱死,而了生脱死的最方便的修行方式是提起正念,精进用功。在《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不能以经忏佛事为业,这样反而会使自己因造作恶业而堕落。我们一定要把经忏佛事的道理了解清楚,逐渐减少,直至不作商品性的经忏佛事,这对我们广大佛教徒建立正信,提搞素质,劝导人人至诚念佛都是很重要的。
如法的经忏佛事对回向的众生消灾免难,解怨祈福,超度亡灵都有利益,如果没有修证和心无杂念做经忏佛事对斋主没有什么利益。明码表价花一笔钱买僧人作经忏佛事,这与供养三宝毫不相干,不但没有丝毫功德,反而是推僧人坠地狱,罪过巨大。
花钱买的经忏佛事,绝对不会帮助斋主消灾祈福,超度亡故的亲友等等。作经忏佛事的僧人们与花钱买僧人们作经忏佛事的斋主,由于错误的观念导致身心不净,怎么可能起作用呢?
就从全国的僧人来看,从事经忏佛事为主的僧人也占了绝大部分。最觉得荒唐的是,天天做经忏佛事,但对经忏佛事的内容及其意义和义理,却完全不懂,只晓得念唱得好听,就能专赶经忏佛事来赚钱,经忏佛事流行已久,在民间影响很大,而现在很多僧人还领上居士到家中去赶经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7 20: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7-27 20:15 编辑

更有甚者,有的在家居士私下组织“忏法组”到处赶经忏营利,成了名副其实的“经忏专业户
同时由于斋主们不解佛法,在做佛事的同时还加入了烧纸库等种种不属于佛教的东西,从而使一部分人把经忏佛事看成了是一种带有迷信的活动。也忽略了经忏佛事的教化作用。殊不知造下种种恶业。
从上面《地藏经》记载,光目女和婆罗门女也算是有成就的。还有以下几个佛门公案和历代高僧中就可以看出没有(修证心无杂念)的修行人,所做的经忏佛事不起作用
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请宝志公主持超度法会,以后记录下来,称为《梁皇忏》。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将梁武帝的妃子,从恶道超度到忉利天。宝志禅师因而制定《梁皇宝忏》经忏形成初期,(从事经忏佛事的出家人,都是有所修证,做经忏佛事时心无杂念,从而能够达到超度祈福的效果)
[佛门公案圣僧龙裤国师超度皇太后: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死了,要请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请僧,因此时京中无大德高僧,皇太后乃托梦于万历皇帝,谓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请许多僧人进京做佛事,这些僧人都把行装整理进京,恰在这路边经过。
其僧问曰:诸位师父,今日这样欢喜到哪里去啊?”众曰:我们现在奉旨进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荐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这样的苦恼,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经,可以替你们挑行李,到京中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这些僧人挑行李进京去了。
这时皇帝知道他们要到了,乃叫人将《金刚经》一部,埋于门槛下,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都进宫去了。唯有这位苦恼和尚行到那里,双膝跪下,合掌不入。那里看门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进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
此时皇帝心中有数,知是圣僧到了,遂亲来问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刚,故不敢进来。”曰:“何不倒身而入。”其僧闻之,便两手扑地,两脚朝天,打一个筋斗而入。
皇帝深敬之,延于内庭款待,问以建坛修法事。曰:“明朝五更开坛,坛建一台,只须幡引一幅,香烛供果一席就得。”皇帝此时心中不悦,以为不够隆重,犹恐其僧无甚道德,乃叫两个御女为之沐浴。沐浴毕,其下体了然不动,御女乃告知皇帝,帝闻之益加敬悦,知其确为圣僧,乃依其所示建坛。
次早升座说法,登台打一问讯,持幢至灵前曰:“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法事毕,对帝曰:“恭喜太后解脱矣!”帝甚疑惑,以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空中曰:请皇上礼谢圣僧,我已得超升矣!”帝惊喜再拜而谢,于内庭设斋供养。
此时其僧见帝穿着花裤,目不转瞬。帝曰:“大德欢喜这裤否?”遂即脱下赠之。僧曰:“谢恩!”帝便封为龙裤国师。
[佛门公案抗倭名将戚继光诵《金刚经》超度阵亡士兵。
近代倓虚老法师在《影尘回忆录》里,讲了一段超度的故事。当时,他还没有出家,住在天津与几个同参道友一起研究《楞严经》,“八载寒窗读楞严”。他和朋友合伙开了一间中药铺,一天中午,一位刘居士看店时,在柜台上打瞌睡,作了一个梦;梦中见到两个人,是他的冤家债主,这两个人欠他的钱,无法还债,上吊自杀。
看到这两个人来很害怕,就问他们:“你们来干什么?”这两个人说:“我们来求超度。”他听是求超度,心就安了,不是来报复的,于是他就问:“要怎么超度?”他说:“只要你答应就行了。”他说:“好!我答应你。”结果看到这两个鬼,踩着他的膝盖,踩着他的肩膀升天了。
这两个走了以后,又来了两个,是他死去的太太跟小孩,跪在他面前求超度。他问:“怎么超度他们?”“你答应就行了。”就看到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肩膀升天了。这就说明超度必须自己有修学的功夫。切不可像赶经忏佛事的人一样,心在天南地北,把经文忏词当作戏文来唱念,这样哪能有什么功德作用呢?在《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在《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在《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还有台北大学的校长李嗣涔,他通过科学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南无阿弥陀佛”,就像一个宇宙的网址,你只要至心一念就能与极乐世界链接。在《佛说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章:念佛一声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确凿无疑的,但前面有两个字——至心。在《阿弥陀经》(疏钞):故知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这在当时是高僧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真是大德,著作等身。他的著作大概有五十多种,日本《卍字续藏》收了有二十多种。
我早年讲《观无量寿佛经》参考他的注解,他注解名字叫做《观经直指》,里面有一句话,说你要是遇到最严重的灾难,你业障现前,严重灾难来了,所有一切经忏佛事都没效了,都不能够化解这个灾难,不能化解你的业障,最后还有一个方法,「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决定能够解决。弥陀功德不可思议,你要真正认识了,你一生就依靠“阿弥陀佛”,其它的别去找了,找什么跟阿弥陀佛相比都比不上。阿弥陀佛!摘自 《末法时期如何如理如法修行集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4-27 15:41 , Processed in 0.0578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